01
生命的最后一個冬天,余鶯兒經歷了人生最大的起落。
她本是宮中一個最低等的宮女,做著別人都不愿碰的粗活。入宮多年,別說皇上了,連正主幾乎都不曾遇到過。她輾轉在一個又一個的苦差之中,心情郁郁,沒有朋友,也見不到家人。
當年父親把她送進宮門,已經是他能為女兒做出的最好的打算。
要知道,一個唱了半輩子昆曲的下九流,他本身已經嘗盡了鄙視鏈最底端的羞辱。如此出身,女兒自然不會有什麼良配。
可這女兒鶯兒偏偏生了一個好模樣,又乖巧聰明,他不忍心辜負,于是將她送進宮門,若得平安,到了年齡從宮里放出來,算是鍍了層金,出來配個好夫婿。
若有幸得到哪位主子的垂愛,能指個婚事,也算是階層的跨越。
若能有幸被天子看上一眼——
那真是祖墳冒了青煙,她的造化了。
余鶯兒自小聽父親唱昆曲,曲中的鶯鶯燕燕她聽懂了一些,又好似什麼都沒有明白。
她只知道進了宮,自己仍然是宮人的最底層,一天天被推來推去。她又累又怨,苦不堪言。
宮中的秘聞成了她生活最大的調劑,后宮那些穢亂的新奇手段刺激著她本就脆弱的三觀,
漸漸地,她認為自己已經看到了這個世界運轉的全部真相——
弱肉強食,成王敗寇。
加上她天生膽大,雖身在陋室,卻已忍不住想象廟堂的高雅生活。
在她看來,那些上等的丫頭,和宮里大大小小的主子,并不比她強多少。
她們憑什麼能頤指氣使,高高在上?
就因為她們的出身更高貴?
哼。
余鶯兒心有不甘、怨懟滿腹,在宮女圈中備受排擠。
除夕夜,除去合宮夜宴伺候的宮人外,所有人都在躲懶飲酒。他們領著主子大大小小的賞錢,慶祝又熬過了一年。
在除舊迎新的時刻,所有的愿望都是嶄新的,所有人都覺得未來一年會更好。只有余鶯兒例外。
只有她,被支到園子里修剪祭神用的花枝。
她自然不會知道,人生中最兇險的轉折即將到來。
02
雪后紅梅凌霜而開,她無心欣賞,只覺得冷。
漸漸地,她聽到似乎有人踏雪而來。循聲望去,雖已入夜,白雪映著亮,依稀看到那男人遍身羅錦,氣宇不凡。
當「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的女聲在靜悄悄的園子里回響時,那男人和女人之間有了一次短暫而遙遠的對話。
這一切,都被余鶯兒盡收眼底。
她迷迷糊糊地回到屋子里,大膽猜測,無從求證,只覺得不尋常。
直到第二天一早,皇上身邊的蘇公公來園子里問話說,誰能對得出這句詩,皇上有賞。
下人們連附庸風雅尚無余力,哪里還懂什麼詩?
可那句「逆風如解意」,不正是昨夜在園中聽到的嗎?
只幾秒,余鶯兒的大腦瘋狂運轉,昨夜園中發生的一切都太深刻了,那句詩幾乎長在了她的腦子里。
那麼那幾秒鐘,她在想什麼?
她在驗證昨夜的假設,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得出了這是一件「好事」的結論。
她的機會來了。
「容易莫摧殘。」
蘇培盛將余鶯兒帶到皇帝身邊,卻不指明這就是您要找的人。他只讓余氏遞上了一碗茶。
茶香不足,梅香沁人。皇帝問,哪里來的梅香?
皇上恕罪,是奴婢身上染上了梅花的氣味。
朕瞧著你眼生,什麼時候來御前伺候的?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在倚梅園侍弄花草,勞作辛苦。蒙蘇總管關愛,才能在御前伺候一次。
一路上過來,冷不冷啊?
風雪已停,比除夕之夜弄濕了鞋襪要好上許多……奴婢還有倚梅園的工夫要做,先行告退。
你且留下吧。
自此,留下了的宮女余鶯兒變成了官女子,走入了后宮的修羅場。
父親自小教會她的《游園驚夢》派上了用場,她成了一位真正的答應小主了。
鳳鸞春恩車常流轉于她所居的鐘粹宮與皇上的養心殿之間。
皇帝甚至帶她到太后那里去請安,請完安不妨再唱一曲。《游園驚夢》此時不大合適,余鶯兒將唱曲換成了《永團圓》,皇帝聽得開心,昵稱她為鶯兒,賜她「妙音娘子」的封號。
就這樣搖搖晃晃,她走到了人生之巔。
故事到這里,是一個底層小人物逆襲的勵志故事。
03
此時,《甄嬛傳》的大戲尚未開場,甄嬛依舊是碎玉軒里久病無寵的常在,安陵容連皇帝的面也沒見過,華妃仍舊一心盼著懷個孩子,而皇后的打胎計劃尚未到進行到如火如荼。
此時的后宮,唯獨余鶯兒一枝獨秀,也只有余鶯兒驕恣無狀,丑態百出。
養心殿夜夜放歌,乘著不合禮制的轎輦在宮中走來走去,與華妃共坐飲茶。
她不向比她位份高出一、兩級的嬪妃行禮,在余鶯兒看來,超越她們只是時間問題。
那些曾經踩在她頭上的人通通成了她的手下敗將。
手握皇恩這張無敵的名牌,又與華妃稱姐道妹,她想這就是貴族階層,這就是所能想象的,最美妙的生活——
她產生了從未有過的人生幻覺。
但話說話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在平台躍升時心如止水。更何況,是從社會的最底層,直接躍升到至高無上的皇權旁邊。
這種權力的誘惑,讓人迷醉而不自持。
很快,她就被太后奪了妙音娘子的稱號,皇帝也不大愿意見她,這是她第一次失寵。
怎麼辦?
她孤身一人,既沒有同伴,也沒有心腹。
她跑去華妃處嚶嚶落淚,華妃說,妹妹擅長什麼,去做什麼就是了。
她轉眼跪在養心殿前,唱了一夜的《游園驚夢》,嗓子啞了,皇上的心也軟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她再次坐在了那乘不合規矩的轎輦上。
第一次復寵,她成功了。
有的人,能從失而復得中汲取教訓。
有的人,只能從失而復得中榨取更多的驕縱。
余鶯兒屬于后者。
當她在后花園面對真正的女主角時,言行無狀,被皇上逮個正著。
她從答應變成了官女子,被逐出鐘粹宮。
沒多久,甄嬛披露了除夕夜倚梅園的詳情,余氏以欺君之罪,被判自盡。
她剪了白綾,摔了毒酒,大鬧冷宮,只盼見皇上一面。
華妃當年那句「見面三分情」她牢記在心,在她看來,皇上對她的喜歡,與對別人的不同。
皇上不可能忍心殺了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