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屈小燕的案子,羅懷功忙前忙后各種張羅,出錢又出力,準備借這個機會一舉把齊衡給拉下馬。
而且事實證明,羅懷功的忙碌還是有效果的。
市委很快針對聚集事件開了會,會議的焦點就是如何處理齊衡。
正在領導們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卻傳來了齊衡突然暈倒住院的消息。
齊衡這一暈,不僅給怎麼處置他爭論不休的領導們解了困,還成功破解了羅懷功針逼他下台的計劃。
有個細節。
羅懷功對齊衡有意見這件事,雖然齊衡本人不一定知道,但齊衡的領導楊院長肯定是清楚的。
當初針對鄭奪漁船殺人案的時候,齊衡要判鄭奪死刑,關鍵時刻是張副院長跑去醫院把楊院長請回來了。
然后在評審委員會上,楊院長利用投票權否決了齊衡對鄭奪的死刑判決,改判了6年。
楊院長跟鄭奪非親非故,跟齊衡也沒有恩怨,沒有必要為了鄭奪得罪齊衡。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楊院長幫鄭奪,是受人之托。而托他的這個人,就只能是羅懷功了。
所以,這次羅懷功組織人去法院外面鬧事,針對的就是齊衡。
但是楊院是齊衡的領導,如果楊院在,那他肯定也是要為這件事情負責的。
然而,巧合的是,本來身體還好好的楊院,在齊衡申請要當屈小燕案件的主審法官之后,就又開始住院療養起來了。
而且楊院人雖然不在法院現場,但又特地給齊衡留下話,讓齊衡全權處理這件事情。
巧合性和目的性都已經司馬昭之心了,齊衡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呢。
所以,齊衡也就干脆有樣學樣,直接住進了醫院。
01 羅懷功功虧一簣
其實羅懷功利用屈小燕案件把齊衡落下來的計劃,做得挺周密的。
從齊衡的領導楊院,到對齊衡有意見的同事張院,再到屈懷仁這邊,包括甚至吳書記那兒,羅懷功都做足了功夫。
包括那些鬧事的工人,鬧完事之后,蘇秘書就立即讓他們離開了齊州去外地躲風頭了。
但羅懷功唯一沒有想到的是,王朋竟然真的不是殺害屈小燕的兇手。
或者說直白點,羅懷功其實根本不在乎是誰殺了屈小燕。他在乎的是,能不能借王朋把齊衡拉下馬。
王朋在大眾印象里,確實不算是個好人,愛喝酒愛鬧事。而恰好,王朋又對屈懷仁這個舊城改造的總指揮有意見,并且當眾放話說他女兒會遭到報應的。
所以,大眾在主觀上,都是先入為主地代入了惡人王朋就是殺害屈小燕的兇手。
尤其是王朋在前任辯護律師的恐嚇下,以為自己肯定逃不過,所以為了爭取寬大處理還曾經主動承認過自己確實殺害了屈小燕。
大眾先入為主的印象,加上王朋看起來是為了逃避懲罰才當庭翻供的行為,都對王朋其實是很不利的。
這個時候,無論齊衡怎麼判,其實都是有風險的。
如果齊衡根據公訴人的主張,確認王朋就是殺害屈小燕的兇手,判了王朋死罪。
那如果事后查出來,兇手不是王朋,根據判案法官終身責任制的原則,齊衡就要對這起錯判事件承擔責任。
到時候可能大眾都已經忘了當時的情形和輿論壓力是什麼樣的,也忘了自己當初也是推動這起錯判案件的罪魁禍首之一。
而只會站在當下的情況指責齊衡判錯了案,指責齊衡工作不嚴謹。
要知道,這個世界,有時候缺的不是泛濫的同情心,缺的是理智和克制的大腦。
但諷刺的是,大多數時候,很多人都會被自己泛濫的同情心支配,以為自己是伸張正義、捍衛公平的衛士。
如果齊衡判了王朋無罪,那別說以后了,單是當下各方的壓力,齊衡就很難扛過去。
羅懷功當然知道王朋不是真正的兇手,畢竟王朋的律師就是羅懷功的御用律師陳述。
羅懷功了解齊衡,齊衡就是一根筋,他不會因為領導施壓,或者輿論的壓力就去改變自己做事的原則。
齊衡判案的原則,就是尊重事實。
羅懷功讓陳述去給王朋當律師做無罪辯護,就是要讓齊衡通過陳述看清案件的疑點,最后判王朋無罪。
對于羅懷功來說,雖然不論齊衡怎麼判,都會陷入輿論中心。但結合當下的輿論情況來看,讓齊衡判王朋無罪才是羅懷功最想看到的情況。
王朋是一個收破爛的小人物,個人品德也很一般,民眾對他的印象本來也不是很好。
但屈懷仁不一樣了,屈懷仁背后站著無數個基層干部,稍微判不好,就會讓這些基層干部寒了心。
羅懷功沒有預料到的是,自己還沒有利用輿論把齊衡拉下馬,殺害屈小燕的真兇,就被抓落網了。
真兇一落網,王朋的嫌疑自然也就洗清了,屈懷仁對齊衡的怨氣也消除了。
而當初頂著巨大壓力,判王朋無罪的齊衡不僅沒有被撤職,反而成為了堅持真相、不被輿論所裹挾的英雄法官。
羅懷功精心布了一個局,本來是要把齊衡落下馬的,最后卻陰差陽錯助了齊衡一臂之力。
02 吳書記立場成謎
在利用屈小燕把齊衡拉下馬這件事情上,羅懷功做得最錯的一件事情,不是暗中煽動輿論,而是一次次干涉吳書記。
吳書記到現在其實還沒有明確立場,到底是好是壞。
從吳書記把齊衡調到齊州中院主管刑審這件事上,吳書記似乎是一個愛惜人才,知人善用的好官。
尤其是在王朋被判無罪之后,市常委召開的那場會議上,齊衡的領導包括現場好幾個干部,都非常著急地想讓齊衡為這件事情負責。
在停職齊衡這條路走不通的時候,甚至想出來了讓齊衡自己主動引咎辭職的招數。
面對大部分人都想要齊衡站出來負責的時候,是吳書記在為齊衡說話,還一直強調齊衡是失察,不是失職。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吳書記的立場好像又不是特別堅定。
吳書記雖然強調讓自己老婆凌青和羅懷功保持距離,在羅懷功來家里為鄭奪求情的時候,也是直接毫不留情地懟了回去。
然而事實是,凌青依然在為羅懷功站台。
不僅在羅懷功集團競拍拿地的時候,多次忙前忙后地給屈懷仁這個總指揮長打電話,為羅懷功爭取有利政策。
更是直接出現在了羅懷功名下物業公司的剪彩現場,雖然沒有剪彩,但凌青的出現就足夠有說服力了。
就那個一直不服齊衡空降當了自己領導的張副院長,自從在羅懷功公司看到了凌青之后,興奮的跟什麼一樣。
別說像之前一樣拒絕羅懷功的邀請了,簡直是直接上趕著要去為羅懷功效力,好借機能搭上吳書記這根線。
巧合的是,在齊衡裝病暈倒之后,吳書記在會議上立即就提議了齊衡養病期間,暫時由張副院長代理齊衡的工作。
還有一點就是關于這次屈小燕案件的群眾聚集抗議事件。
羅懷功先是通過凌青帶了消息給吳書記,然后在鬧事事件之后,又主動給吳書記打了電話,在電話里又告了齊衡的狀。
吳書記身居高位,又怎麼聽不出來羅懷功的言外之意呢,而且怎麼會看不出來這件事是背后有人在搗鬼,故意想要拉齊衡下來。
但是對于這些顯而易見的有貓膩的事情,吳書記不僅在會議上絕口不提,在會后也并沒有安排人去深入調查。
而且吳書記肯定也知道凌青和羅懷功還有來往的事情,卻也沒有阻止,而是放任凌青幫羅懷功拉關系。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吳書記的默許,凌青怎麼敢明目張膽地去幫齊衡周旋拉關系呢。
針對吳書記這一系列前后的矛盾行為,如果非要有一個解釋的話,那應該就只有一種可能性,吳書記一直在給羅懷功機會。
吳書記和羅懷功的爸爸是戰友,而且羅懷功爸爸還救過吳書記的命。
吳書記雖然嘴巴上沒有說什麼,但其實內心還是很感激羅懷功爸爸這份救命之恩的。
因為感激加上自己也確實沒有對羅懷功有過什麼特殊關照,所以吳書記心里也就默認了羅懷功的一些行為。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羅懷功的這些行為,并沒有越界。
所以就出現了,吳書記雖然嘴里一直訓斥羅懷功,絲毫不給羅懷功留情面;但私下卻又默許凌青給羅懷功幫忙。
但吳書記也是有底線的,他的底線就是羅懷功不能越界。
如果有一天,羅懷功沒有把握好這個界限,做出了越界的事情,那吳書記肯定也是立刻翻臉不認人。
從羅懷功打電話給吳書記說群眾聚集鬧事這件事情上,吳書記其實就已經有點反感了。
寫在最后
關于羅懷功利用輿論逼齊衡下台的這件事,其實最寒心的不是那些拿錢鬧事的工人和被利用的無知學生,而是那群在會議上迫不及待要把齊衡推出去負責任的領導。
誠然,齊衡對法院外的群眾劇集事件沒有提前做好預判,做好安撫工作。但這件事就真的是齊衡一個人的過錯嗎?
而這群所謂的領導,卻那麼輕易地就被輿論所左右,在錯誤面前不是主動擔責或者維護下屬,而是不約而同地選擇把齊衡推出去負責任。
甚至為了平息領導的怒火,想出了讓齊衡主動引咎辭職的餿主意,而且還對自己想出來了這麼一個好主意沾沾自喜。
查理.芒格曾經曾經說過:無需為人性感到意外。但在齊衡和羅懷功的這場博弈中,依然會為這赤裸裸的人性而感到詫異和震驚。
嚴禁侵權轉載,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