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說自己愛甄嬛,喜歡她的清潔高雅,喜歡她頗通詩書,喜歡她像純元,卻也會在自己允她插手政事時,投以忌憚窺測的目光......
由始至終,皇帝的喜歡,都摻雜了他的算計防備。
他自然喜歡不一樣的,能給他帶來新鮮感的女子。
可眉莊身上的傲氣,卻是被他親手開始消磨的。
千鯉池被華妃指使周寧海推入水中,他會對生命垂危的沈眉莊嫌棄說「不中用了」,協理六宮被皇后當槍使的時候,皇帝甚至會嫌棄她的單純,即而假孕爭寵事件,則令皇帝的自私薄情,更加顯露無疑。
原本,沈眉莊并沒有把皇帝當夫君,懷揣著家族使命,她只要求對方能給予最基本的尊重就行了,可架不住對方給了她承諾,卻又開始違約。
那一刻,沈眉莊心中所敬重信仰的皇帝,徹底在她心中變成了偽君子。
真的是哀莫大于心死。
是以那夜,她才會在閑月閣對甄嬛說出這種誅心之論:
把我捧在手心里,卻棄我不信我,皇上,他真的是好薄情!君恩,不過如是。
由始至終,沈眉莊都一直硬氣的很。
這一點,在她的日常中便有所體現:
被華妃陷害推落水中,她也能在眾人面前硬氣的懟回去:
「誰沒有年老色衰的那一天呢?」
而當皇帝當著后宮眾人的面,疑心她假孕,并當眾拔下簪子的時候,她甚至不再辯解,在被幽禁再見甄嬛時,便直指皇帝薄情虛偽自私,甚至在沉冤得雪后,對這個男人不再假以辭色;
哪怕是甄嬛小產失寵受辱時,她的話也是這樣的:
「莞嬪縱然失寵貶斥,也不該遭受身體和言語之辱!」
自始至終,眉姐姐的傲氣都未曾變過。
她不是不爭,只是不愿爭罷了。
聰明人的心知肚明
沈眉莊愿意低頭,又何嘗不是為了那個孩子?
與溫實初那一夜歡好后,她知曉這樣的后果是什麼,但還是選擇做了,便足以見其心志堅定之意。
于是乎,這一撞南墻,便是不回頭。
而皇帝一見沈眉莊在他下朝的時候等他,便也心知肚明,她的回頭,是為了自己。
可成年人的世界里,想要和好,又何須計較那麼多呢?
只需要你低一低頭,我便可以給你個台階下。
沈眉莊對皇帝的那句「鐲子丟了,情丟不得」,皇帝笑著走來虛與委蛇的狀態,便是最好的說明。
可惜的是,皇帝高估了他自己,身邊的蘇培盛,甚至都要比他要更了解沈眉莊。
「這太陽是打西邊兒出來了?」
蘇培盛一句話,便將眉姐姐傲骨錚錚,寧折不彎的形象描寫的淋漓盡致。
但皇帝卻始終都認為,是對方開始回心轉意了。
如此天真愚蠢的想法,只會出現在過于自大的人身上。
臨終前,沈眉莊手上始終都帶著那個鐲子,而這說明了什麼,則更是不言而喻。
唯有白月光和朱砂痣烙印在心頭,最是難忘。
從前他懷念純元皇后是因為對方伴隨著死亡,也帶走了他的愛情。
但事實證明,宛宛類卿,也是可以逐漸取代掉白月光在心中的位置的。
但很多情況下,人是可以把情感分開的。
愈是懷念,彌留在他心中的位置,便愈是長久。
而沈眉莊的死亡,又何嘗不與當年純元皇后的死亡相似呢?
皇后自己也說過:
一個男人的憐憫便足以讓她在后宮中站穩腳跟。
皇帝雖然薄情,卻也多情。
而他多年來對沈眉莊的愧疚,則更說明了一切。
更何況還是一個逝去的,在最盛的年華中,留下極為深刻印象的白月光呢?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你平常都讀些什麼書?《詩經》,《孟子》,《左傳》......」
這才是沈眉莊過去十余年歲月里,他未曾窺到的一生。
「菊花有氣節,可是朕更喜歡菊花獨立秋風,不與百花爭艷。」
然而眉姐姐更注重前者。
風霜苦寒,可菊花卻在九月開放,菊花有氣節,也正是因為它的氣郁清香,才顯得這份氣節分外可貴。
皇帝說他喜歡菊花獨立秋風,不與百花爭艷,說到底,更喜歡的,還是她背后所代表的家世,和制衡華妃的能力。
他們從來,都不在一條線上。
皇帝說,真心是最不要緊的。
可若無真心,又如何讓她在這深宮中,漫漫長夜中熬下去呢?
所以說,不要怪她不仁,要怪,就只能怪他不義在先。
她給孩子取名靜和,便是她從前和甄嬛所期盼的,溫和從容,歲月靜好。
可惜,可惜。
這一生好光景,她終究要辜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