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母雖然出場不多,但卻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女性角色。她有智慧,學識,更難得的是十分清醒。
甄嬛與眉莊入宮之前,眉莊母親表現的與封建社會傳統母親無異,教眉莊如何取悅皇帝,延續家族的榮耀。
而甄母則是更多的關心甄嬛,讓她在后宮要處處小心,提防華妃,與榮寵相比,保全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對比沈母將眉莊當個工具人的做法,甄母卻異常清醒的知道,后宮是一個爾虞我詐的地方,需要處處小心,才能保全自己。
甄母和沈母的教養方式,一定程度上也鋪墊了眉莊和甄嬛的結局。
甄母在處理夫妻關系時,同樣表現出超出常人的智慧和清醒。
劇中有一處細節可以體現,甄母第二次進宮的時候,曾經教導過甄嬛:哪怕尋常夫妻間,都少不得謹慎二字保全恩愛,更何況是帝王家。
這就說明,甄母在處理她與甄父夫妻關系的時候,也處處小心,萬般留意。
聰明如甄母,難道真的猜不出來浣碧是甄遠道的私生女嗎?
從甄父帶浣碧入府,甄母就有所懷疑。再加上浣碧的吃穿用度都優于其他的丫鬟,甄母基本可以斷定,浣碧是丈夫的私生女無異。
但是甄母并沒有選擇鬧開,而是選擇裝聾作啞。
只要她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浣碧就永遠上不了台面,永遠只能屈居丫鬟的身份。
再加上只要她對浣碧足夠好,甄父反而越發覺得愧疚。在古代,有了男人的愧疚,就足以讓依附她的女人站穩腳跟了。
事實上,甄母也做到了,除了浣碧這個意外,此后,她與甄父可以說是舉案齊眉,成了別人眼中恩愛夫妻的典范。
如果沒有突遭的變故,甄母應該真的能活成別人眼中的人間富貴花吧。
而破壞甄母幸福生活的始作俑者,就是胖橘。
如果不是胖橘的多疑,他的猜忌,他的忌憚,也不會讓甄家滿門流放寧古塔。更不會讓甄母飽受顛沛流離之苦。
甄母每次出場,都是打扮光鮮,在人前人后都能表現的八面玲瓏。
而最后一次出場,她表現出了明顯的老態。她的衣著不再光鮮,滿頭的華發,讓人看著心疼。
不僅如此,甄母的行為也異常局促,她不再自信,只是一味低著頭,一聲不吭的默默垂淚。
而她一聲不吭的背后,也隱藏著不可言說的苦衷。
第一、雖說這時候的甄嬛,生下雙生子,位列貴妃,擁有協理六宮之權。
但是后宮的爾虞我詐從來沒停過,皇后依然虎視眈眈的盯著甄嬛,甄嬛每天都活在刀尖上。
再加上伴君如伴虎,雖說皇帝現在對甄嬛情深似海,保不齊哪天說廢又給廢了。
而甄嬛能走到今天,經受的艱辛和磨難,自不必說。
做為母親,她心疼女兒。可是自己卻又不能分擔,在這種深深的無力感下,她除了默默垂淚什麼也做不了。
第二、這次進宮是為著浣碧即將出嫁的原因。得知浣碧即將嫁給果郡王為側福晉,甄母打從心底不看好這段姻緣。
不為別的,因為她隱約知道,果郡王喜歡的人是甄嬛。當年甄家流放寧古塔,果郡王對他們多加照拂。
而且不辭辛苦,為他們將家書帶給甄嬛。要知道果郡王與甄家向來素無交情,反倒是在他們落難的時候,為他們雪中送炭。
唯一的可能,那就是果郡王對甄嬛早已情根深種。
而如今,嫁給果郡王的卻是浣碧,她能感覺到甄嬛和果郡王心中的無奈。
只是浣碧與果郡王是皇帝賜婚,圣旨已下,再也沒有轉圜的余地。而她身份尷尬,自然不必多言。
第三,浣碧是以甄家二小姐的身份嫁給果郡王的,為了給浣碧抬高身價,就必須迎浣碧生母的牌位入祠堂。
這無異議打了甄母的臉,要知道她隱忍多年,才讓甄父打消了認浣碧的念頭。
如今為了聯姻的需要,那她之前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而她也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
畢竟浣碧聯姻果郡王,對甄嬛在宮中的地位也算是一種扶持。
為了甄嬛,她愿意獨自忍下這份屈辱。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