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打包你的行李,回顧你的一生《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
2023/11/13

死亡在中國人口中一直是比較忌諱的話題,從事相關職業的人也都會被常人所不待見。但生離死別是常事,人們最終都需要去正視和面對。一句爛俗的「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道出了真相,很多時候可能還來不及道別便是永別。

這部由Netflix出品的韓劇《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聚焦死者的遺物整理師這一特殊職業,劇中的他們對死者進行最后一次「搬家」,通過解讀遺物,替死者向他們最親近的人傳達最后一次訊息。

故事由「天堂移居」遺物整理公司的視角展開,兒子韓可魯和父親韓靜佑。母親早逝,由父親將兒子帶大,一同經營這家公司。

特殊的是,可魯患有的阿斯伯格綜合征導致他無法準確理解他人的情緒,做事秉持著自己的方式,固執認死理。平時做事一板一眼的他信奉著極高的對稱美學,生活細節大大滿足了強迫癥患者。

他最大的愛好是到水族館里觀察魚類,能隨口叫出每條魚的學名,作為「編外醫生」的他總是最先了解魚兒們的健康狀況。可一旦陷入焦慮或是緊張的境地,他就會瘋狂用頭撞墻,嘴里念念有詞,活脫脫變成一個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

這樣的他在生活中無法與父親以外的人好好相處,了解他關心他的唯一朋友只有對門炸雞店老闆的女兒尹樹木,大大咧咧,心地善良。

但同時,這樣的他卻擁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超敏銳洞察力和超強記憶力。他總能通過遺物和生前的細節了解逝者的人際關系,甚至能憑借此還生者一個真相。

父親意外離世后,可魯開始了他的第二人生。素未謀面的叔叔加入,徹底打亂了他有條不紊的生活。剛從監獄出來的叔叔自己生活不檢點,也沒有遺物整理師的基本素養,什麼都湊合過的心態讓擔心可魯的樹木急得上躥下跳,但身為外人的她卻只能干著急。為錢而來的監護人叔叔和心門緊閉的可魯,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叔侄試用期。

劇中的第一位死者是一個正值青年的男孩,在工廠實習準備考大學,但因為一次工傷沒有及時救治而導致感染身亡。

男孩孤身在逼仄狹窄的考試院內居住,每日忙于工作而不能好好吃飯,因為便宜所以總購買臨期打折食品。滿墻的勵志便利貼,各種小票,隨身攜帶的除味產品和清潔工具,和父母的合照……種種的生活痕跡都表明他是個如此積極生活,努力奮斗的人。甚至存折里那一行一行的積蓄,都表明著他對父母的愛。

有「價值」的遺物都會被放進一個小小的黃色箱子,里面裝的是逝者一生中的珍貴和回憶,還承載著逝者的一份寄托和感情。

葬禮上,男孩的聾啞人父母通過男孩的手機得知了男孩在工廠備受壓榨,因為母親曾對他囑托過,找到工作不易,要對工作心存感激,所以他把所有這些苦都努力咽下去了。面對著這群只想著怎麼推脫責任的上司和同仁們,母親發出了無聲的質問,對于兒子,她滿懷著傷痛和自責,在生前不能夠保護好他,甚至不能為他的死討一個公道。

可能這一份遺物給男孩媽媽帶來的是一次沉痛的打擊,但死者的愿望需要被傳達,當下是痛苦的,不管是悔恨痛哭或是安慰解脫,這都是需要的一個過程,只有傳達了,才會有答案。

在父親意外離開后,可魯第一次自己擔起工作,這次是一位空巢老人李奶奶。李奶奶是去世半個月后才被發現的,現場氣味刺鼻,體液遍布,蛆蟲叢生,硬是把第一次出現場的可魯叔叔折磨的忍不住嘔吐,根本無法進入。

委托人是李奶奶的兒子和媳婦,媳婦插著雙手臉上寫滿了嫌棄,催促兩人找到值錢的東西拿出來,但自己卻不肯進去。面對惡劣的現場環境,可魯戴上耳機,嫻熟地干起了工作,就像父親還在身邊一樣。

果不其然,李奶奶還真有一筆遺產,可這份遺產又是如此難以接受。在地板底下,沾滿著尸液的紙質鈔票,一張一張黏在地墊下面,一張張拾起,還真不少。這份遺產還確實是給她兒子的。

原來李奶奶患有老年癡呆,這麼多年她一直在堅持一件事情,其實是源自一個三十多年前的約定——給剛參加工作的兒子量身定制一套合身的西裝。李奶奶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給一家西裝店打電話,因為記憶還停留在年輕的時候,所以每一次都是相同的話「我保證下次帶著兒子一起過來」。這麼多年過去了,兒子一次也沒有來,母親也最終沒能赴這場約定,抱著遺憾離開了。

在整理完后,可魯一直堅持要將遺物交還給兒子,但兒子就是不肯收下,讓可魯直接燒掉,但當他打翻遺物的瞬間,目光停留,終于還是崩潰了。原來在三十多年前,兒子剛參加工作,用自己的第一筆工資給母親買了一套保暖內衣,而如今,兒子再看之時,居然還是曾經送給母親的模樣,甚至拆都沒拆。回想起母親當時的念叨,竟然成為了母親至死的執念。兒子對母親的愧疚和后悔令他堅硬的心立馬柔軟了,他發現現在的自己眼里只有錢,可曾經那個會關愛母親的自己已經不見了。

劇中通過一對對不同的關系向觀眾展現了人生百態,一件小小的遺物不僅是逝者在世上最后的聯系,也是他們存在過的證明。他們活過,燃燒過,他們的過去是永遠活在生者的記憶里的。這部劇中的情感展現其實是十分外放的,可魯作為一個「外人」,他盡可能將自己發現的而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盡力傳達出去,他并不是不能夠理解這種感情,而只是有一些不能感受和抗拒接受,在不斷為他人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可魯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長,不光是和叔叔的關系破冰了,也變得更加有溫度了。

遺物整理這一行業其實在國內也已經有了,相對來說,中國的遺物整理會更為復雜,因為在中國家庭內部「雜居」的背景下,已經很難區分「界限」。他們需要具備「傾聽、陪伴、不評判」的職業素養,在整理過程中還要允許逝者家人的情感流動,甚至要幫助他們走出這段往事,開始新的生活。但目前來說,其實大多數人還是很缺乏這一塊的教育。因為從古至今我們所形成的對于「死亡」的忌諱和逃避,都導致我們不了解,而且沒有能力去獨自面對。

而當我們真的有一天能夠理解「死亡」,我們應該就能坦然面對,并能知道我們當下什麼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