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住在南丫島時,看到很多兄弟因為錢財不歡而散,所以我立下一個原則,朋友最好是沒有錢財的糾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吳孟達說:「當年有多恨他,如今就有多感謝。」
1985年,吳孟達拍攝電影《天若有情》。
當時,他本想出演劇中的大反派「喇叭」,甚至在開拍前就反復在家排練怎麼演。
然而接到劇本時,他愣住了。
劇組給他安排的角色,是最底層的小人物「太保」。
人前似「狗」,卑微到受盡欺負也敢怒不敢言。
吳孟達本想拒絕,然而陳木勝導演卻對他講:「喇叭誰都能演,但全香港只有你一個‘太保’。」
邋里邋遢,毫無形象可言,黑白兩道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儼然當代「樹先生」。
憋屈嗎?憋屈。
「輸精光,皆因上大檔;輸得精光,我吃便當。
」
這是太保的口頭禪,也是吳孟達的真實經歷過的處境。
沒吃過苦,是無法將這一角色演活的。
然而,人被逼到絕境是會生出勇氣的。
戲里,太保看見華弟被染紅的衣服,心中積壓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
他奮起反抗,全然忽略了傷口帶來的疼痛感。
大仇得報之后,他笑了。
戲外,吳孟達陷入人生低谷期時,也曾站在輿論的頂端。
曾經所獲得的榮譽,變成一根根毒刺,傷害著他的內心。
然而,他并沒有放棄自己。
哪怕身處萬丈深淵,哪怕前路一片迷茫,翻山越嶺,終有重見光明的那天。
《天若有情》這部電影,將吳孟達的事業再次推向一個頂峰。
他的蛻變,是所有人親眼見證的。
當吳孟達「涅槃重生」時,還有一個人也剛從事業低谷期走出來。
那個人,叫做周星馳。
吳孟達和周星馳能搭檔12年,大部分原因是兩人擁有著相似的經歷。
周星馳出生在香港窮人區,
7歲時父母失婚,母親帶著他和兩個女兒生活。
1980年,吳孟達被公司「雪藏」時,周星馳剛成為麗的電視台的特約演員。
后來,他帶著好朋友梁朝偉去參加TVB藝員培訓班。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朋友最終面試成功,他卻落選了。
1983年,周星馳才正式成為無線電視台的簽約演員。
然而,電視台卻將他派去做兒童節目的主持人。
這一做,就是4年。
4年過去,好友梁朝偉憑借《鹿鼎記》《倚天屠龍記》等作品,早已經大紅大紫。
周星馳的事業,卻始終在原地踏步。
曾有雜志這樣報導他:只適合在兒童節目養老,不適合在演藝圈發展。
這篇報道被他撕下來貼在床頭,他暗自發誓,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
接受采訪時,他也經常經常被問一個問題:「和好友梁朝偉一同進入演藝圈,對方現在大紅大紫,你什麼感受?」
周星馳輕描淡寫的回答:「我會努力追上他,但一定不會嫉妒他。」
同樣遭遇質疑,周星馳和吳孟達都在等待著一個機會。
1989年,37歲的吳孟達和27歲的周星馳,人生終于有了交集。
兩人相繼拍攝《蓋世豪俠》和《他來自江湖》。
拍攝《他來自江湖》時,吳孟達和周星馳只是二、三線演員。
周星馳是個思想很靈活的人,對于角色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但導演卻并不相信初來乍到的他。
于是在很多時候,周星馳都會委托吳孟達去和導演溝通。
兩人自此成為朋友,巧合的是,他們就住在彼此的對門,中間只隔一條街。
一個是尋不到伯樂的龍套,一個是從神壇跌落谷底的「過氣」演員。
兩人的相遇仿佛是命中注定,只感嘆相見恨晚。
閑暇之余,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聊劇本。
導演吳思遠發現兩人私交甚好,決定為其量身打造一部電影。
1990年,電影《賭圣》上映。
電影以極低的成本,在當時創下4132萬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成功突如其來,二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他們偷偷買了電影票,來到電影院準備查看觀眾的反映。
沒想到的是,現場一片掌聲,邊罵、邊笑、邊鼓掌的觀眾比比皆是。
從那時起,周星馳變成了「星爺」,吳孟達成為「達叔」。
屬于他們的無厘頭喜劇時代,也由此拉開序幕。
12年間,兩人相繼拍攝《逃學威龍》《鹿鼎記》《九品芝麻官》《少林足球》等作品。
在電影中,兩人是父子、朋友、同事。
但在現實生活中,吳孟達對周星馳來講,始終是一個對他關懷備至的大哥。
周星馳是單親家庭,從小就和母親還有姐姐妹妹相依為命。
在他的意識里,對于父愛和兄長這樣的愛是極其模糊的,也是十分渴望的。
恰巧吳孟達是家中的長子,從小就要背負起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