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巨觀世界,一部分是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微觀世界。
浩瀚的宇宙
在觀察巨觀世界時人類需要借助于望遠鏡。眾多先進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可以讓我們看到宇宙中很遠的地方。我們發現宇宙似乎是沒有邊際的。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可視宇宙半徑范圍達到了460億光年。(1光年的距離大約是94607億公里。)然而,這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在這之外的宇宙還有多大?我們不知道。
如果我們想觀察微觀世界就需要借助于顯微鏡了。在顯微鏡的幫助下,我們發現我們的身體是由一個個細胞構成的。人的細胞總數量大約有40萬億到60萬億個。人體細胞的數量可要比銀河系的恒星數量多300多倍。人類細胞的平均直徑在5微米到200微米之間。(1微米等于0.000001米。)我們來看看表示宇宙距離的光年和表示細胞直徑的微米,它們之間是相差了多少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計算一下。
微小的細胞
如果我們進入微觀的世界,就會發現一個小小的人類細胞也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
現在我們就從細胞開始,每次放大10倍這樣指數增長會看到怎樣的世界呢?
進入人類細胞后的第一個放大10倍,我們就會進入到細胞核中。細胞核是細胞最重要的結構。細胞的遺傳物質都在細胞核中。進入細胞核后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放大10倍,即從細胞開始放大100倍后。我們就會發現細胞核中有一些細絲狀的結構。我們再放大到原來的1000倍,就會發現這是細胞核中的DNA。這樣繼續放大10萬倍,我們就會進入到DNA的分子當中了。繼續深入其中,當放大到細胞的100萬倍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構成我們身體細胞的原子了。
DNA分子
進入原子后,繼續放大到原來的10億倍,我們才能發現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實在是太小了。打個比方,如果原子是電影院,那麼原子核就是電影院里面的一粒灰塵。然而不可思議的是,這粒如此渺小的灰塵(原子核)的質量卻幾乎占據了整個電影院(原子)的質量。原子核的質量是非常大的。假設將1立方米的空間全部堆滿原子核,那麼它的質量就會達到100萬億噸!
原子
原子核是最小的粒子了嗎?不是的,如果我們繼續將原子核放大10倍(此時已是從人類細胞開始放大了100億倍)就會看到組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此時我們繼續深入質子或者是中子內部,就會看到組成它們的夸克粒子。這時候我們已經將人類細胞放大了至少1萬億倍。
我們來想象一下,從一個夸克粒子的角度來看,一個人類細胞就是它的的1萬億倍大。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世界。如果我們把夸克粒子半徑看做是1米,那麼人類細胞將會是多大呢?那麼人類細胞的半徑將會是10億公里。此時的人類細胞的半徑要比太陽到木星的距離還遠,或者它和紅特超巨星大犬座VY的半徑一樣大。
夸克
目前科學家對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還在不斷的探索中。但是科學家認為夸克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這也就意味著夸克是物質最小的極限了不能再分割了。既然是這樣,假如我們將人類細胞無限制的放大N倍,呈現一個無限循環的微觀宇宙的想法是不準確的。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大家是怎麼看的呢?一起討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