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甄嬛傳》原著:甄嬛被逼落胎那日,我才懂果郡王的愛有多放肆
2023/04/25

甄嬛終究沒有保住腹中的胎兒。

甄嬛小產,果郡王救急

趁著皇后和皇上去甘露寺祈福的空子,華妃又開始在宮中為非作歹,且肆無忌憚。

華妃故意借甄嬛請安遲到為由,刁難她。正當烈日之時,讓甄嬛跪在門口的石板上,背誦女則。

浣碧見情況不妙,趕緊去搬救兵。

果郡王沖進翊坤宮的時候,甄嬛已經暈了過去,地上流淌著好大一灘血跡。

按照規矩,果郡王是不能擅闖皇上的內宮,搞不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他大可遣人過去瞧看,可他還是在慌亂中焦急地抱起暈倒在地上的甄嬛前往碎玉軒。

就在這時,華妃呵斥道:果郡王,你不知道擅闖內宮可是死罪嗎?

果郡王滿眼憤恨地看著華妃: 死罪與否,皇上自有定奪,本王擅闖內宮,是不忍看到皇兄龍裔有損。若他日如娘娘所言而獲罪,本王也問心無愧。

光天化日之下,那麼多嬪妃眼睛都瞧著,果郡王硬是抱著甄嬛離開了翊坤宮。

皇上本就多疑,果郡王是知道的。他自己平日里和皇上閑談時,話語之間都是極其小心的,可當他聽到浣碧說甄嬛有難時,卻一時間亂了方寸,竟失去了平日里的謹慎,慌亂的闖入了內宮。

這讓我想起了《知否》中,明蘭曾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真心愛一個人,不是看他做了多少聰明事,而是看他做了多少傻事。

愛情有時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股傻氣。

得知甄嬛腹中的孩子在華妃的刁鉆行徑之下,沒能留住,皇上雷霆震怒。

甄嬛本以為,皇上會為自己做主,即便不能處死華妃,也會幽禁冷宮,畢竟她的孩子也是皇上的孩子。

可誰知,皇上最后不過是罷了華妃的封號,且禁足在翊坤宮,在無奈中草草了事,這讓甄嬛難以接受。

皇上此般處理,確實是對甄嬛不公,可皇上卻不得不顧及年羹堯的勢力,這不僅僅是后宮的事兒,處理不好,就會牽扯到前朝動蕩,皇上不得不趨利避害,兩權相宜取其輕,只能讓甄嬛受委屈了。

皇上不及果郡王年輕氣盛,他經歷過欺騙、背棄、以及各種權利相爭的陰暗,正因如此,他的「關心則亂」,才更顯得難能可貴。

或許甄嬛要的就是皇上那份「亂了方寸」的關懷,和「拋下所有」的愛憐。

可他是皇上,他怎麼能亂呢?

早在甄嬛與果郡王第二次偶遇的時候,果郡王就提點過甄說: 小王冷眼旁觀,發現貴人似乎有走入迷局之象,所以就多言一句。皇兄是一國之君,做有些事情也是無奈,還望貴人多體諒皇兄。帝王少有情愛,若有,也是見不得光,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事情。

如果甄嬛早就認清這點,或許對皇帝就不會有那麼多期許,期許越少,失望就越少。也不至于失去孩子后,對皇上懊惱到極其冷淡,而遭受了那麼多欺辱和委屈。

就像《知否》中明蘭所說 :凡事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難處,實在要指望也不能太多,太深。指望越多,難免會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懟,怨懟一生,仇恨就起,這日子就難過了。

果郡王向皇上請罪,坦言自己只是不想看到皇上失去菀嬪之子而傷懷,所以才冒然闖入翊坤宮救人。

就在這時,皇上給果郡王看了年羹堯的請安折子,折子上提及到「華妃」是否安好。

接著,皇上又說: 他若是朕的親戚,懂得分寸,關心朕的家事也無可厚非;他若是臣子,那指手畫腳就是藐視君上。

皇上的言外之意,是在借著年羹堯的折子,警示果郡王。如果你是朕的弟弟,要關心哥哥的事兒,無可厚非,前提是要懂分寸;如果你是朕的臣子,那麼闖入內宮,去管朕的后妃,就是在挑釁朕。皇帝此言一出,其實就是在給果郡王遞話「你是先臣子,還是先兄弟」?

果郡王當下便示意:皇兄和年大將軍自然是先論君臣,再論姻親。

由此可見,果郡王雖然救了甄嬛,可皇上未必領情,反而是覺得他手伸得太長,失了分寸,這樣有損皇上的尊嚴。

所以,在帝王眼里,哪有不可一世的情愛,只有不可一世的尊嚴。

可見,果郡王情急之中救甄嬛,險些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可是有些愛,就是藏也藏不住。

生日之禮

甄嬛確診懷孕之后,皇上越發的高興。將甄嬛的位份從貴人晉為嬪。

不僅如此,皇上還特別為甄嬛準備了一場生日宴。

皇上素來知道甄嬛不喜歡俗物,她喜歡特別的。皇上忙于朝政,抽不開身,故將此任務派給了果郡王,希望他能替自己給甄嬛辦一場讓她難忘的生日宴,最好能博她一笑。

果郡王欣然接受。

果郡王把這次替皇上給甄嬛辦生日宴,全當成了自己給甄嬛準備的生日禮物。這是他樂意之至的事情,能為自己心愛的女人奉上一場別具一格的生日禮物,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果郡王為甄嬛準備的第一份禮物是漫天飄揚的、五彩斑斕的胡蝶風箏。

當我看到這些風箏時,我就在想,或許在果郡王心里,他是特別希望甄嬛能像風箏那麼自由,能夠飛出這宮門深院,在朗朗天際去尋求自己的熱愛。只有這樣,他或許才有和甄嬛在一起的機會。

可轉過頭來看,和甄嬛一起牽線放風箏的人,卻是皇上。多麼諷刺啊,縱使甄嬛是天空中自由的風箏,可牽引這個風箏的人,終究是皇上,而不是他果郡王。

那些照不進現實的理想,只能是妄想罷了。或許,愛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態。

果郡王在此風景如畫,佳人如斯的情境中,又為甄嬛獻上了一曲「鳳求凰」。 「鳳凰于飛,和鳴鏗鏘」,這首曲子是表達男女情意的,當甄嬛聽到果郡王吹這首曲子時,嚇得心驚膽戰,她心里知道,果郡王有意于她,她怕果郡王在這此情此景中,漏出半點破綻,這于她、于果郡王而言,都是殺身之禍。

當下,甄嬛便含情脈脈地看著皇帝說: 鳳凰于飛,和鳴鏗鏘,夫妻和順恩愛,這是世間所有女子的夢想。

其實,這首「鳳求凰」又何嘗不是果郡王對甄嬛的情意所表達。只可惜所愛之人,已是他人婦。他不敢奢求與甄嬛有所交集,但是內心的情愫聊表一二,也希望甄嬛能懂得。

所愛隔山海,可這山海,終究是不能平啊。

伴隨著果郡王的曲聲,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荷花,果郡王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引入了這一池的荷花,甄嬛生日之季,已是荷花逐漸凋零之際。

而這一池的荷花,是在果郡王奉命為甄嬛慶生時,早將種子撒在了御湖里,然后又費盡周折的引宮闈外的一湖溫泉水進御湖,荷花才開了。

只因這荷花是他和甄嬛都極其喜愛之物。

只因意中人曾在自己面前說過「喜愛荷花的佛性」,他便深深地記在了心里,付出了行動。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真心對你好的人,都在細節里,人會說謊,但細節不會,愛是細節,不愛也是。

泛舟湖上

甄嬛陰差陽錯誤入果郡王的行船中。

在去看沈眉莊回來的路上,甄嬛為了躲避夜巡的士兵,躲進了假山后的行船上,卻發現,船里竟然坐著果郡王。

果郡王為甄嬛解了圍,驅走了士兵,并劃船送甄嬛送碎玉軒。

甄嬛看到船上裝滿了荷花,便知果郡王是喜愛荷花之人。兩人探討起了關于「荷花」的寓意,果郡王說自己欣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而甄嬛卻說: 世人都贊譽荷花的清潔,我倒是更喜歡荷花的佛性,溫和如慈母。

甄嬛一句「溫和如慈母」,與果郡王通了心意。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為了保全果郡王,以免他卷入爭權奪位的兇險之中,甘愿出家,常伴青燈。

所以,果郡王每每提到自己的額娘,內心便多了幾分柔軟和無奈。

其實早在當初依梅園,果郡王取下樹枝上甄嬛的剪紙畫像時,就已經對甄嬛未見其人,先動其心了。

如今在陰差陽錯之下,能和自己心儀的人泛舟湖上,對于果郡王而言,已是莫大的開心。果郡王難掩心中愉悅道: 此情此景,竟讓小王有與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然而,甄嬛好像并沒有因為果郡王把自己比作西施而開心,反而有幾分不快。

果郡王以為甄嬛也和其他人一樣,認為西施是亡國禍水。

在甄嬛眼里,西施只不過是一位悲情女子,她說: 范蠡是西施的愛侶,卻親手將西施送去吳國為妃,何等薄情,縱然後來西施不計前嫌,與之泛舟太湖,想來也不復見當年的少女情懷了。

在甄嬛還沒有「黑化」之前,她內心總是住著一個「小女子」,她期待「白首不相離」,更眷戀「耳鬢廝磨」,所以當大家都在咒罵西施亡國的時候,她的小小心思只是用來記恨范蠡了。

如果不能和愛侶長相廝守,潑天的榮華富貴又有何益?

甄嬛此番話,與果郡王的內心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他的情愛夙愿,不過也是「一人心,到白頭」。可他的「一心人」卻早已將心賦予他人,而她的「一心人」,卻是這世間最不可能一心的人。

紅塵夙愿,來去皆空。可我們依然逃不開愛情的靡靡之音,放不下枕邊的前塵往事。

看到甄嬛如此地看待愛情,太深、太執、太理想化,果郡王不禁頓了頓正在劃船的雙手,陷入了沉思。

我想,那一刻,果郡王或許是在想:眼前這個女子想要的情愛,怕是要錯付了。畢竟,自古帝王難有愛情。

或許,果郡王還會有些許遺憾,畢竟他想要一心人,而她也想要一心人,可他們終究無法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