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香江歌壇群雄并起,「譚張爭霸」斗得熱火朝天。
梅艷芳、葉倩文、陳慧嫻等人也展開了「天后」的角逐。
1989年,這時候的「四大天王」才剛剛初具雛形。
隨著譚詠麟宣布退出領獎,張國榮也隨之宣布退出歌壇,「譚張爭霸」終于落下序幕。
也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在「千夕之爭」中一戰輸給梅艷芳的陳慧嫻宣布暫退歌壇,遠赴國外留學。
能與梅艷芳分庭抗禮的陳慧嫻,為何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宣布退出?
是輸不起還是另有隱情?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歌壇公主」陳慧嫻的故事。
1966年,一歲半的陳慧嫻剛開始牙牙學語,就離開了父母的身邊。
陳慧嫻父母剛職位晉升,在這個時候又懷了她的妹妹。
父親要工作養家,根本無暇照顧年幼的陳慧嫻。
不得已只好把她寄養在外婆那,只有休息的時候去看一下她。
而這時,離陳慧嫻外婆家7公里之外的啟德游樂場,一位小女孩正在歪著頭聽著一位男子拉二胡。
「舅父!舅父!我唱一首《賣花女》給你聽。」
男子揉了揉小女孩的腦袋,拉起了二胡伴奏。
他不信自己這個剛滿三歲的外甥女,才聽了幾遍就能完整地唱完整首歌。
曲畢,男子回過神來對一旁的女人驚呼:「表姐,她是個天才呀!」
這個小女孩將在未來響徹香江歌壇,而陳慧嫻日后會與她有一場「千夕之爭」。
她的名字叫梅艷芳。
陳慧嫻漸漸長大,已經到了上小學的歲數,可是性格方面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當時的小慧嫻十分貪玩,性格有時候又很內向。
外婆怎麼說她,都好像沒聽到似的,對學習毫無興趣的陳慧嫻還在三年級留了一級。
迫于無奈,只好讓父母把她接回家。
回到家后,她發現只要自己乖乖學習、背書,就會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從沒有過的愛意。
「原來成績好,爹地媽咪就會喜歡我。」
漸漸地,她開始認真學習,也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陳慧嫻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在入境處擔任要職。
漸漸地他們發現,自己這個大女兒的朗誦天賦特別好,咬字清晰、聲音洪亮。
因此,夫妻倆著重培養陳慧嫻的這個特點,每天朗誦一篇課文是必不可少的餐前菜。
在父母的鼓勵和培養下,陳慧嫻小學時期就開始參加各種朗誦比賽。
只要是她參加的朗誦比賽,就沒有空手而歸的時候。
在小學曾兩度獲得朗誦節季軍,畢業前獲得過一次英文朗誦冠軍。
還曾代表學校參加英女王的壽辰游園會。
1979年,已經上國中的陳慧嫻有了更多的選擇。
她開始加入合唱團,參加各種學校舉辦的歌唱比賽。
只要是集體參加的比賽她肯定是C位。
從國中到高中,陳慧嫻已經是學生群體內的名人,各個學院邀請她到校演唱。
如果非要算陳慧嫻學生時期成就的話,套用她後來的一句話就是:在讀書時期,歌唱比賽我從來沒輸過。
只是有那麼一個女生,讓她感覺到了一絲壓力。
那個女生眼睛細長、長睫毛,說不上多好看,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冷美人。
在學校里只見她彈過一次吉他,陳慧嫻便認定,如果她出手,自己獲獎不會那麼容易。
自那一次,她暗暗記下了那個女生的名字:林憶蓮!
1983年的夏天,空氣中似乎彌漫著別樣的氣息。
這一年,林憶蓮參加電台的戶外演出,被全球第一大唱片公司的高層看中,并簽約為旗下歌手。
而正在參加校園歌唱比賽的陳慧嫻也被一名星探相中,與林憶蓮同時出道。
也是在同一年,梅艷芳憑《交出我的心》參加東京音樂節,奪下榮獲「亞洲特別獎」及「東京電視獎」兩項殊榮,成為最引人注目的新星。
同年,首張個人專輯《赤色梅艷芳》推出,繼而創下5張白金唱片的銷量,入選年度十大金曲,并因此一炮而紅。
而此時的香江歌壇群雄并起,也預示著一個黃金時代的來臨。
被星探帶到錄音棚的陳慧嫻,獨自一個人坐在角落看樂譜。
與一眾交頭接耳的女生不同,她仿佛置身于自己的世界里,眼中只有樂譜。
這個身材瘦小,相貌也不起眼的小女孩引起了「鬼才星探」趙潤勤的注意。
當時趙潤勤在給安格斯挖掘歌手,陳慧嫻就是他看中的。
在這個房間里,坐著一個音樂天才安格斯,「鬼才星探」趙潤勤,還有一個錄音大師李振權。
起初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個最瘦小的女生,只有趙潤勤。
等到最后一個錄完音,只剩下陳慧嫻一個。
只見她不管不顧地走進錄音室,戴上錄音用的耳機,大家以為她要調試設備,誰知她直接唱起了一首《癡情夢醒》。
這一唱不要緊,倒是把在場的幾個人嚇了一跳,安格斯被嚇得發出了一聲尖叫,李振權杯子里的水都灑了。
陳慧嫻的聲音太宏亮了,搞得李振權趕緊調小了音量。
錄制完后,趙潤勤、安格斯、李振權三個鬼才徹夜難眠。
隔日,他們再次會面,趙潤勤提出共同成立一個音樂制作公司。
三個人一拍即合,前后用了不到一個小時。
而這個公司簽約的第一個藝人,就是在當時被他們稱為「鐵肺娘子」的陳慧嫻。
之后,陳慧嫻被安排與陳樂敏和黎芷珊組合組合,該組合取名「少女雜志」。
隨即開始制作同名專輯《少女雜志》,而陳慧嫻唱的《癡情夢醒》也被灌錄在其中。
唱片錄制的過程比較順利,到了最后發行的環節卻遇到了困難。
三個人組成的公司并沒有多少的資金,光是唱片制作的費用就花了近10萬,在當時已算是一個天文數字。
歌曲雖好,但是因為這個組合里沒有出名的成員,所以沒有哪個公司愿意幫發行。
趙潤勤跑遍了香江所有的音樂公司,最後來到寶麗金,并表示不要預付版稅,這才同意發行《少女雜志》這張專輯。
1984年,經理人挑了一個良辰吉日,由三個少女共同演唱的合輯《少女雜志》終于推出。
專輯發出不久,陳慧嫻憑借《逝去的諾言》成功出圈。
唱片銷量不僅達到了白金唱片的佳績,陳慧嫻更是斬獲本年度最佳新人獎。
與此同時,跨國音樂公司EMI的高層看中了陳慧嫻的潛力,想要把她收入囊中。
該公司提出了豐厚的條件,邀請她加盟公司旗下的八人組合,可是遭到了她的拒絕。
而她的老東家知道了此事,同時也嗅到了一絲機遇。
屬于陳慧嫻的時代也在這時候悄然臨近。
陳慧嫻的公司高層從這一次「挖人」事件中發現了一個問題。
時下的歌手每個都可以獨當一面,可是針對青少年學生市場的偶像一個都沒有。
就連當時最紅的新星梅艷芳,走的也是摩登路線。
陳慧嫻的崛起無疑是填補了市場的空缺,寶麗金公司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經過商議,公司決定把陳慧嫻從「少女雜志」這個組合中拆分出來,以獨立歌手形式打造專輯。
出道短短數月就能推出個人專輯,這樣的待遇在那時候的香港歌壇實屬罕見。
就連風頭正茂的梅艷芳,也是在眾多大佬的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沉淀才有了自己的個人專輯。
1984年8月,陳慧嫻首張個人專輯《故事的感覺》隆重面世,銷量達到了白金。
其中的主打歌《玻璃窗的愛情》更是取得年度單曲冠軍的佳績。
也是在這一年,陳慧嫻遇到了她的初戀情人歐丁玉,并指定他做自己的監制。
而陳慧嫻也沒有看錯人,這歐丁玉不僅在日后把她推向了另一個高度,後來還成為了張學友的御用唱片制作人。
1985年,在公司的策劃和包裝下,陳慧嫻開始闖進日本市場。
后推出日語迷你專輯《千年戀人》,收獲熱烈反響之余,又相繼推出同名專輯《陳慧嫻》。
同名專輯主打歌曲《花店》大熱,專輯的銷量再度達到白金。
1986年,在歐丁玉的一手策劃和打造下,陳慧嫻首次以日式少女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
第三張專輯《反叛》面世,其銷量再次達到白金。
出道一年半,專輯銷量三白金,前途無量的陳慧嫻卻在這時受到了阻礙。
陳慧嫻的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重視教育的他們對歌手、演員等自然是看不上眼。
眼看女兒在歌壇越來越火,可是成績卻一落千丈,這自然引起了父親的不滿。
于是陳慧嫻和父親約定,給她三年時間專注唱歌,三年之后無論如何都專心讀書。
三年時間剛好合約期滿,見女兒又苦苦哀求,陳父終于答應了陳慧嫻的請求。
得到父親的同意,陳慧嫻終于能專心在歌壇耕耘。
同年,趁著日式風的大熱,陳歐丁玉著手為她打造專輯,并以復古形象戴帽示人。
1988年,隨著《傻女》與《人生何處不相逢》的推出,加上甜美的日式造型,陳慧嫻的人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之后更被冠以「帽子天后」的稱號,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其成績和受歡迎的程度更是直逼梅艷芳。
然而,這時候有一位叫張學友的小伙子事業跌倒了谷底。
當年張學友因為和羅美薇分手,後來整天借酒消愁的他大鬧梅艷芳的生日會,被記者抓拍到后形象大損。
那部《旺角卡門》就是在那時候拍攝的,其所飾演的烏蠅就是他當時的真實寫照。
那時候的張學友真的就像《旺角卡門》里面的烏蠅一樣,人見人躲。
常常被人罵:爛泥扶不上墻。
只有單純的陳慧嫻伸出手拉他一把。
在張學友最低潮的時期,幫助他領唱《一對寂寞的心》,之后更是在演唱會上多次邀請他上台駐唱。
在其幫助下,張學友的事業才有了起色,之后張更是在多個公開場合感謝他的這位小師姐。
(張學友1984年加入寶麗金,比陳慧嫻晚一年)
1989年,這是陳慧嫻命運轉折的一年,也是他歌唱事業最巔峰的一年。
當時《千千厥歌》未改編的版權在陳淑芬手上,該歌曲的旋律來源于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夕陽之歌》。
而近藤真彥曾經和梅艷芳交往過,于是陳淑芬在已經把版權給了陳慧嫻后,又把版權賣了一次給梅艷芳。
當時陳淑芬還告訴梅艷芳的助手,自己把版權也給了陳慧嫻,但是只要比她提前半個月推出,就能壓制《千千厥歌》。
或許是知道陳慧嫻要暫別歌壇,梅艷芳并沒有選擇那樣做。
最后,《夕陽之歌》推出的時間只比陳慧嫻的《千千厥歌》早一天。
1989年7月,《千千厥歌》一經推出街知巷聞,以壓倒性的優勢完勝《夕陽之歌》。
收錄該歌曲的專輯銷量高達38萬張,不僅奪得了三周桂冠,還被奉為華語樂壇經典金曲之一。
與此同時,暫別歌壇演唱會也正在同時進行中。
19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這是陳慧嫻與梅艷芳的戰場。
那晚最受爭議的,無疑是陳慧嫻的《千千厥歌》和梅艷芳的《夕陽之歌》。
然而,在「叱咤頒獎禮」中獲得2700多票獨得【最受歡迎歌曲獎】的《千千厥歌》卻敗給了梅艷芳的《夕陽之歌》。
這場「千夕之爭」,最終以陳慧嫻黯然離場結束。
縱然有千萬般不舍,陳慧嫻還是出了國,在最巔峰的時候消失于眾。
在求學期間,因為有合約還在生效,公司後來派人在她假期時間灌錄一張全新專輯。
1992年,高水準專輯《歸來吧》推出,其中一首《飄雪》傳唱度極高,到今日近日仍被人津津樂道。
在陳慧嫻缺席的宣傳下,該專輯仍舊賣出了三白金的銷量。
真是應足了那句:姐不在江湖,江湖卻仍流傳著姐的傳說。
1995年,陳慧嫻畢業回港后立即重返歌壇,并先后推出兩張全新專輯。
可是此時寶麗金的高層早已物是人非,盡管兩張專輯銷量都不錯,可她還是受到了區別對待。
在加上當時四大天王、王菲等新秀分割市場,令到公司已經對她不再看好。
老東家的區別對待,讓陳慧嫻心灰意冷,于是她主動要求改投新藝寶。
由于當時的寶麗金業績每況愈下,就無條件地答應了陳慧嫻的請求。
誰知,新藝寶更加糟糕。
1998年,陳慧嫻離開寶麗金加入新藝寶成為旗下一員。
進入新藝寶后,陳慧嫻迅速推出兩張專輯。
雖然已沒有巔峰時期的銷量,可在市場低迷的香江,依然賣出了不錯的銷量。
可就算是這樣,回歸的陳慧嫻依然沒有受到重視。
有一次,陳慧嫻不小心撞碎了一塊玻璃弄傷了鼻子,就連前台都對她冷眼相看,其他在場的人也是不管不顧。
或許一路走過來太過順利,新東家對待藝人的態度讓她非常不好受。
2001年,在還欠一張唱片的情況下,陳慧嫻被解約,從而離開新藝寶。
被解約后的幾年里,她也曾復出過好幾次,無奈都反響平平。
每一次的試復出,都讓她心灰意冷,還一度產生了抑郁。
(這張圖的是和胡歌還是鄭伊健?)
直至2009年,陳慧嫻開始把重心放在內地,她已經不再追求紅與不紅。
其實,從她與梅艷芳那晚的「千夕之爭」落下序幕時開始,屬于她的時代已經悄然更替。
後來,她的每一次演唱會必定會唱那首《千千厥歌》。
如果當初梅艷芳比她早一個月推出《夕陽之歌》,或許就沒有那場巔峰對決,或許《千千厥歌》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中。
如今,不知每當陳慧嫻唱到那一句「徐徐回望,曾屬于彼此的晚上」時,還會不會想起梅艷芳?
32年前,那個屬于她和梅艷芳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