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甄嬛傳:玉嬈嫁給慎貝勒,連甄嬛都沒想到雍正居然絕了小夫妻的后
2023/11/08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你是否想過,坐擁一切的雍正在看上玉嬈之后,為何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放過了她,讓她和慎貝勒成親了呢?看上去,雍正是因為玉嬈自己的聰慧、甄嬛的成全以及蘇培盛的敲邊鼓,讓雍正放棄了玉嬈,可實際上,玉嬈和慎貝勒成親后一生無子女,都是因雍正背地里搞的鬼。

在劇中,雍正對玉嬈的喜愛溢于言表。他初次見到玉嬈時,就被她的容貌和氣質所吸引。玉嬈不僅長得像純元皇后,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英氣嫵媚更讓他著迷。

雍正對玉嬈的喜愛幾乎不加掩飾,頻繁地出入永壽宮,甚至在御花園放風箏的時候,他也曾試圖拉近與玉嬈的關系。當甄嬛提議要為玉嬈挑選一個合適的人家,以在宮外安家時,雍正卻以要好好挑選為由,婉言拒絕了甄嬛。這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雍正自己知道。

一次雍正聽到玉嬈彈奏《淇奧》時,感慨道:「你彈的是淇奧,玉嬈心中可是有了思慕的君子了嗎?朕乃君子,亦喜彈琴。」這里的《淇奧》源自《詩經》中的《衛風·淇奧》,詩中描繪的是「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意指「高雅美好的君子,令人難忘」。這首詩表達了對心儀男子的愛慕與思念之情。

從雍正的言語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對玉嬈的心思昭然若揭。然而,甄嬛與玉嬈都不愿雍正的多情再次對甄家的女兒產生傷害。畢竟,已經有甄嬛承受了這樣的苦難,她們不想再有第二個人遭受同樣的命運。

雍正對玉嬈的喜愛,實際上是對純元皇后的懷念。因為玉嬈是比甄嬛更像純元皇后的,可玉嬈卻不是純元皇后,更不愿意做純元皇后。因為此時玉嬈的心里,已經和慎貝勒情投意合。為了讓雍正絕了對玉嬈的念想,甄嬛已經想辦法讓雍正見到了玉嬈和慎貝勒情投意合的景象。這一次,玉嬈也需要為自己爭取自由戀愛的機會。

于是她問皇帝:「皇上喜歡臣女,是因為姐姐的緣故嗎?都說玉嬈和姐姐長得像。」 雍正否定答說:「你像她,又不像她,更多了些天不怕地不怕的英氣嫵媚,論容貌,其實你很像朕的妻子。」 玉嬈故意否定道:「臣女與皇后仿佛并不相像。」這時雍正回答說:「她是皇后,不是朕的妻子。」 玉嬈點頭表示理解:「臣女知道了,皇上可以有很多個皇后,但是妻子只有一個。」這句話讓皇帝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對妻子的看法,以及自己對玉嬈的想法。

接下來,玉嬈又提出了第二個論點:「那麼姐姐呢?」 皇帝回答說甄嬛是她身邊最重要的女人。然后又直白地問玉嬈是否也想做他的女人。這就是一代雍正的自信:這個世界上哪會有女人不想做皇帝的女人?

可偏偏玉嬈不想。但她也不能直接否認,只能說她很羨慕皇上的妻子。然后,玉嬈接著表示:我不想做你的妾,也不想做你身邊最重要的女子,而是想成為心愛男子的妻子。

此時的雍正皇帝,已經明確承認了自己對純元皇后的愛意無法取代。而玉嬈又想做別人心愛的妻子。所以,雍正無法滿足玉嬈成為他妻子的愿望。玉嬈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接讓雍正所有引以為傲的深情、權勢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玉嬈乘勝追擊,說:「姐姐雖然是皇上認為最重要的女子,卻也過得如此辛苦小心,臣女不愿將來也過那樣的日子。」

最后,高情商的玉嬈為了讓雍正被拒絕得不這麼難看,還給了雍正一個台階下。她說: 「皇上的喜歡難能可貴,臣女不敢辜負。請皇上像喜歡小妹一樣喜歡臣女吧。」這一下子,將雍正的男女之情徹底轉變為兄妹之情。

後來,蘇培盛也見縫插針地表示,反正玉嬈再好,也比不上純元皇后。

這一來一去,雍正對玉嬈的興趣也就沒這麼大了。于是就放手成全了玉嬈和自己弟弟慎貝勒的感情。

可你有沒有發現,玉嬈和慎貝勒成親多年,一個親生的孩子都沒有。只收養了允禮和孟靜嫻的兒子元澈。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玉嬈在甄家全家被發配寧古塔的時候傷了身子。玉嬈自小養尊處優,突然去了一個極寒之地,又鼠疫盛行,連甄遠道這樣的成年男子都扛不住,更何況年少的玉嬈了。所以,玉嬈的身子極有可能在那時候就受到了傷害。

第二個原因,則與雍正有關。雍正曾將純元皇后的一塊玉佩贈給玉嬈。要知道純元皇后懷孕時一直佩戴此玉佩,而后就胎兒夭折。再聯想一下宜修賞給瓜爾佳文鳶的麝香珠串就可推測。這玉佩極有可能是宜修送給姐姐純元皇后,來讓純元皇后胎兒夭折的一件利器。雍正贈送給玉嬈此物屬于皇恩浩蕩,玉嬈即便不會每日佩戴,也必然會貼身保存。這玉佩在房間里放久了,對玉嬈身體的傷害如同雍正賜給年世蘭的歡宜香,讓玉嬈和慎貝勒無法懷孕。

後來,雍正還答應甄嬛把果郡王的遺孤元澈托付給慎郡王夫婦照顧。表面上看這是對慎郡王和玉嬈的信任和托付,但實際上,雍正知道玉嬈和果郡王、浣碧之間的深厚情誼,他此舉意在分散玉嬈和慎郡王的注意力,讓他們無暇顧及生育自己的孩子。果不其然,玉嬈和慎郡王將全部心思放在了照顧元澈上,對自己要個孩子這件事就沒了執念。

雍正看上去是成全了玉嬈和慎貝勒的感情,也遂了甄嬛的心愿,可實際上,一個在九子奪嫡中成功上位的皇帝,必不是看上去的這麼簡單。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