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這是湯顯祖《牡丹亭》中題記,也是《甄嬛傳》中果郡王對甄嬛所說的一句話。
甄嬛與果郡王在凌云峰定情,兩人相依相偎,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甄嬛回宮后,生下了雙胞胎。
雙胞胎的出生,是有關龍裔的大事;然而,這對雙胞胎的出生,在宮里也引起了許多懷疑。
那麼,太后早就看出了甄嬛的龍鳳胎非皇帝親生,為啥一直不拆穿?
甄嬛一生中的三個男人
甄嬛的一生,離不開三個男人。
早在甄嬛初入宮闈之前,溫實初就一直默默喜歡著她。
他與甄嬛青梅竹馬,自小一起長大。
甄嬛參加選秀之前,溫實初就向甄嬛表明心意,之后被拒。
甄嬛入宮后,他一直以太醫的身份陪伴在甄嬛身邊。
初入皇宮,甄嬛年僅17歲。
她目睹了宮女福子的慘死,夏冬青被華妃杖責之后選擇了明哲保身。
後來,在御花園中,皇上遇到了甄嬛。
他假扮果郡王,喜歡上了那個天真爛漫的少女甄嬛。
他對這個酷似純元皇后的女子念念不忘,不時和她約會。
之后,甄嬛知道了皇上的身份,兩人也開啟了愛情之旅。
甄嬛將皇上當作自己的夫君,親昵地喚他為「四郎」。
皇上也對甄嬛百般寵愛,時不時地探望甄嬛。
這時,甄嬛風頭正盛,經常遭到后宮其他嬪妃的妒忌。
可是,好景不長,在冊封大典上,皇后烏拉那拉氏設計讓甄嬛穿上純元皇后的故衣,引得皇上大怒。
甄嬛這時才明白,這件衣服是純元皇后第一次見皇上時所穿。
原來,「菀菀類卿」是一句謊言,一直以來,皇上只是將她作為純元皇后的替身而已。
從曾經榮獲恩寵的嬪妃,到如今棄之如履的廢妃,甄嬛已經心灰意冷。
在生下朧月公主之后,她向皇上請求去甘露寺修行。
從這一刻開始,甄嬛對皇上的愛已經消耗殆盡。
在甘露寺,甄嬛經歷了人生中最苦難的時刻。
在這里,她不僅要砍柴、洗衣,干著最粗重的活,而且還時不時地面臨尼姑靜白的刁難。
在甄府,她是一個錦衣玉食的大小姐。
在皇宮,她是地位尊貴的妃嬪。
可到了這里,一切都變了,她不再享受榮華富貴,也不再受人尊敬。
現在的她,甚至連一個下人也不如。
後來,她被靜白誣陷偷了燕窩,趕到了凌云峰。
在凌云峰,她遇到了一個人,而這個人影響了她的一生。
這個人便是十七爺果郡王允禮。
早在宮中的時候,果郡王就喜歡上了甄嬛。
在倚梅園,他看到了甄嬛的剪紙小像,之后便一直珍藏著。
在家宴上,曹貴人設計讓甄嬛跳已故的純元皇后的《驚鴻舞》,果郡王吹笛伴奏,替她解了圍。
在甄嬛生日那天,皇上讓果郡王操辦。
果郡王為她放了滿天的風箏,種了滿塘的荷花。
甄嬛的第一胎流產,他心急如焚,救甄嬛于危難之中。
在凌云峰,他時常來探望甄嬛。
他心系甄嬛,明白甄嬛所思所想。
他拿出朧月的畫像,讓甄嬛仔細端詳。
甄嬛的家人被流放寧古塔,他特意為了甄嬛去了趟寧古塔,給甄嬛帶來了父親的書信。
果郡王所做的這些事情,都足以讓甄嬛感激涕零了。
然而,果郡王之后的行為,更讓甄嬛認定了這個人。
甄嬛高燒昏迷不醒,高燒不退,果郡王很是擔心,于是將自己埋在冰天雪地之中,然后用自己身體給甄嬛降溫。
就這樣,醒來的甄嬛被眼前的這個男人深深地感動了,果郡王的真情讓她深深淪陷了。
在凌云峰,雖然生活艱苦,但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甄嬛的內心是幸福的。
他們像尋常夫妻一樣,畫畫像,寫合婚庚帖,希望永結同心,不離不棄。
可他們的愛,就像夕顏一樣,不為世人接受,不能見光,但即使如此,照舊會在心里枝繁葉茂,永不凋零。
這便是他們兩人愛情的最好見證,即使受到萬千人的阻擋,也要勇往直前。
二、雙胞胎的身世
然而,天不遂人愿,果郡王領了皇上的旨意去云南借兵,不久后卻傳來死訊。
甄嬛得知后,傷心欲絕。
可這時的甄嬛已經有一個月身孕,她到底要何去何從?
為了保住果郡王的孩子,為了給果郡王復仇,她選擇了忍辱負重。
崔瑾汐知道蘇培盛對自己的情誼,于是以和蘇培盛結為「對食」為誘餌讓蘇培盛幫助甄嬛回宮。
蘇培盛老謀深算,他深知皇上的心中是有甄嬛的,于是就向皇上提起了甄嬛。
皇上到達凌云峰,很快便寵幸了甄嬛。
不久后,甄嬛回宮,甄嬛懷孕的消息也逐漸傳開。
對于甄嬛肚子里的孩子,幾乎是人人懷疑,但人人都拿不出證據。
更何況,甄嬛腹中的孩子是雙生子,難免肚子看起來比普通孕婦大點。
快到臨產時,甄嬛又受到貓的驚嚇,導致孩子早產。
算上在宮中的時日,這孩子剛好八個月。
而甄嬛的頭胎朧月也是早產,也剛好八個月就生下來。
因此,這一切看起來都順理成章,其他人也不好在明面上說什麼。
但其實宮里一直有甄嬛雙生子的傳言,直到祺貴人在皇上面前指證甄嬛和溫太醫私通,孩子不是皇家血脈,才把這件事推上了[高·潮]。
可是,祺貴人為何要指證甄嬛和溫太醫呢?
原來,在甄嬛生產時,曾出現了難產。
溫太醫為甄嬛診治,甄嬛就讓溫太醫看在自小一起長大的情分上,一定要保住孩子。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被服侍甄嬛的宮女斐雯聽了去。
甄嬛生產后,母子安然無恙,再加上甄嬛所生的孩子是龍鳳胎,這對于子嗣綿薄的皇上來說,可真是一件大喜事。
皇上嘉獎了服侍甄嬛的所有人,可唯獨沒有嘉獎宮女斐雯。
甄嬛在生產時,屋子內血腥味太重,斐雯便把窗戶打開了。
皇上來時,聽到甄嬛咳嗽,于是怪罪斐雯,讓斐雯掌嘴。
其他人都受到獎賞,只有這位宮女受到懲罰,內心難免不平。
正巧皇后和貼身侍婢剪秋一行人來看望甄嬛,發現了斐雯的異常。
皇后以這件事為契機,派剪秋離間斐雯和甄嬛的關系。
這時,斐雯加入皇后陣營,順理成章地告訴了甄嬛和溫太醫關系匪淺,才讓皇后一黨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
此事越鬧越大,最終皇后向皇上提議「滴血驗親」。
聽到這兒的甄嬛瞬間臉色大變,她的表情帶著些許惶恐和驚懼。
與先前的神色不同,祺貴人指證甄嬛和溫實初私通時,甄嬛也只是憤怒。
心思縝密的端妃已經猜到了大概,因此在一旁勸阻到,「皇上萬萬不可,龍體怎可有損傷?」
這個勸阻幫了甄嬛大忙,也給了甄嬛台階下,所以甄嬛才讓六阿哥和溫實初「滴血驗親」。
除端妃外,慎貝勒也勸皇上,滴血認親會遭到天下人詬病。
慎貝勒不見得知道雙生子的身世,但他喜歡甄嬛的妹妹玉嬈,因此在甄嬛遭人誣陷時,他是不遺余力地站在甄嬛這邊的。
敬妃的表現也值得讓人回味,她眼光毒辣,僅僅從蘇培盛掉的荷包就判斷出她和崔瑾汐兩人關系不正當。
而甄嬛在凌云峰之時,果郡王就經常拿著朧月的畫像去見甄嬛。
她早已猜出兩人的關系,也猜出六阿哥弘曕是果郡王的孩子,但在她點出蘇培盛和崔槿汐「對食」事件后,甄嬛并沒有怪罪她,反倒還讓她繼續養著朧月。
她感念甄嬛的好,在「滴血認親」時幫了甄嬛一把,并說出「定是幕后有人主使」,直接將矛頭指向皇后這里。
葉瀾依也是站在甄嬛陣營里的一員。
祺貴人指證甄嬛和溫太醫私通,葉瀾依便幫助甄玉嬈和小允子出宮去甘露寺找來更多的人證。
「靜白師傅這句話,足以讓天下出家人為你羞愧而死。」這句話是非常有分量的,她找來的人證也是幫了甄嬛一個大忙。
這時,葉瀾依并不知道雙生子的真實身份,但她選擇幫甄嬛,也是愛屋及烏的表現。
葉瀾依喜歡果郡王,她知道如果甄嬛在這件事上處于不利位置,勢必牽連到果郡王。
為了果郡王,她選擇幫助甄嬛。
皇帝臨死前,仍在懷疑弘曕不是他的親生孩子,他派血滴子偷偷刺破六阿哥的腳趾取血。
葉瀾依發現后,連忙告訴甄嬛,救下了孩子,甄嬛這時告訴葉瀾依,「你救了允禮的孩子。」
葉瀾依現在終于明白甄嬛所生的雙生子是果郡王的孩子,為了保住果郡王的血脈,她們選擇了向皇上動手。
溫實初、崔瑾汐、浣碧等人一直照顧甄嬛,是最早知道雙生子身世的一批人。
對于雙生子的身世,果郡王也是知道的。
迎接甄嬛回宮時,果郡王尚未娶妻,但甄嬛恭祝王爺兒孫滿堂。
滴血驗親之后,甄嬛告訴果郡王,如果那天「滴血驗親」的不是溫太醫而是你,我怕我會瘋掉。
甄嬛一直在向果郡王暗示雙生子是他的孩子,果郡王肯定是知道的,但此事事關重大,果郡王并沒有直接表明孩子的身世。
甄嬛生下龍鳳胎后,太后曾派竹息姑姑去看龍鳳胎。
竹息問可不可以看龍鳳胎時,甄嬛的臉色瞬間緊張。
這些,竹息是看在眼里的。
無論如何,太后沒有足夠的證據,是不可能直接表明雙生子不是皇上的孩子。
更何況,甄嬛回宮是經過太后默許的。
同時,她還警告宜修不能動甄嬛的孩子,孩子是在太后的庇護下順利出生的。
在沒有絕對證據的情況下,為了維護皇家顏面,太后是絕對不會指證孩子絕非龍裔的。
三、甄嬛生下雙生子的原因
既然甄嬛腹中的雙生子并非龍裔,而是果郡王的孩子,那為什麼甄嬛還要費盡心機去生下這個孩子呢?
要知道,甄嬛作為皇上的妃子,與果郡王私相授受已是大為不妥,更何況還為果郡王生下孩子,這要是讓皇上得知,整個甄家乃至果郡王府終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甄嬛選擇生下這對孩子,是源于對果郡王的情。
甄嬛入宮后不久,在除夕夜,拿著自己的剪紙小像祈福。
她將小像掛在梅樹枝頭,閉著眼說出了三個愿望:愿父母安康順遂;愿自己在宮中平安一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當時她的前兩個愿望都說出來了,第三個愿望并沒有說出來。
她明白,從她入宮的那一刻起,她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她是也只能是皇上的嬪妃。
要和她在一起的人,偏偏是這個世界上最不能一心的人。
這個心愿對于她太過渺茫了,所以她對著梅樹,念了一首詩:「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她以梅花自比,希望上天能知曉她的心意,讓她在宮中能平安地度過一生。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的愿望對皇上來說太難了,但對于果郡王來說卻是極有可能的。
在凌云峰,甄嬛病重,果郡王將自己埋在冰天雪地之中,用自己的身體給甄嬛降溫。
就這一點來說,皇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皇上乃龍體,萬萬不可有龍體損傷之事,不然不僅會動搖國基,而且甄嬛也會被人詬病。
更何況,皇上的后宮嬪妃眾多,他的心不可能自始至終全在甄嬛一人之上。
皇上會派宮中最好的太醫,會找最名貴的藥材,但無論如何,皇上是絕不可能做到果郡王那樣。
皇上懷疑甄嬛和果郡王有染,他假意派甄嬛和親摩格來「詐」果郡王。
果郡王得知后,義無反顧地追到關外,打算營救甄嬛。
即使他知道,他的這一舉動會讓皇上懷疑自己和甄嬛的關系,但他還是去了,他不愿看到心愛的女人受辱。
也就是這一行為,讓皇上對他起了殺心。
果郡王對甄嬛的愛,至情至性。
以他王爺的身份和自身儒雅的氣質,天底下追隨他的女子并不少,但他唯獨喜歡甄嬛,并不在乎她如今是一位廢妃,也不在乎她生過孩子。
真愛面前,無關乎身份地位。
他可以給甄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的承諾,他愿意傾盡畢生對她好。
他希望他們也能像尋常夫妻一樣,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他親切地喚她「嬛兒」,用盡了所有的溫柔。
即使到了後來,甄嬛誤以為他去世,選擇回宮生下了雙生子。
再次相見,她已經變成了「熹貴妃」。
但每次看見甄嬛,他都難掩內心的傷感。
曾經的海誓山盟,到如今不得不分不開。
後來,他娶了孟靜嫻和浣碧,但在他臨終前,他仍是對著甄嬛說,「你永遠是我唯一的妻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還是甄嬛,「嬛兒,從今往后,我再也不能保護你了。」
果郡王的真情,讓甄嬛深深地愛上了他。
果郡王去世后,甄嬛嘆息道,「我這一生的歡愉,都隨他去了。」
王爺對甄嬛的這份真情,也是皇上不能給予她的。
為了能夠延續果郡王的血脈,為了能給腹中的胎兒一個名分,甄嬛選擇了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