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皇上對華妃最大的傷害竟然不是「歡宜香」?

古月 2023/11/10 檢舉 我要評論

01

在《甄嬛傳》的故事中,華妃的悲劇離不開皇帝的心機深重。當皇帝賜死華妃之際,她渴望最后一面卻未如愿,蘇培盛也因某些原因不愿親手結束她的生命,于是,甄嬛成為了關鍵的人物。

甄嬛的所作所為似乎微不足道,她僅僅通過告知華妃歡宜香的真相,就讓華妃內心最后的堅持崩潰,最終導致了她的決絕自盡。華妃的悲慘結局讓甄嬛也心生莫名的滋味,對這場宮斗的殘酷和無情深感震撼。

在華妃及其他知情者看來,歡宜香是皇帝對華妃最狠的算計。她一生都未能擁有自己的孩子,而共有的孩子一直是華妃生活中最大的盼望。然而,電視畫面中的描寫卻顯示,歡宜香并非皇帝最狠的計謀,真正讓華妃心灰意冷的是皇帝每月16日固定來探望她。

02

這一天的來訪,源于古老的規矩。每月15日為滿月之日,皇帝必須在皇后的宮殿中以示鞏固皇后地位。這一天,后宮的妃嬪都會在養心殿等候,而皇后則不參與。然而,皇帝每月16日卻會留給華妃,獨自留下的這天,成為華妃在后宮中與眾不同的標志。

這種與眾不同的寵愛實際上是一種罕見的資源,使得其他妃嬪嫉妒不已。然而,這種罕見的寵愛也是皇帝對華妃最狠的算計之一,讓她在后宮中孤立無援。盡管皇帝清楚這種寵愛會導致其他嬪妃對華妃的嫉妒,他卻仍然毫不吝嗇地這樣去做,因為他希望華妃在后宮中沒有真正的朋友,沒有支持者。

這種捧殺的行為是導致華妃悲劇的原因之一。皇帝故意把華妃捧得高高在上,使得其他妃嬪對她懷有嫉妒之心。然而,華妃和年羹堯都未能控制自己,得意忘形,最終成為皇帝眼中的釘子肉中刺。

03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華妃本身也是一個反派角色。她在面臨經濟困境時與前朝勾結賣官,對福子心生不滿便毫不猶豫地了結一條人命,甚至對發現她秘密的淳兒也不留情。這樣的冷酷和狡詐驗證了一句話:「上天讓一個人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最終,皇帝對華妃的算計成功,不僅因為他有心機,更因為華妃自己的盲目自信。她對皇帝的寵愛深信不疑,卻沒有理性地看待自己與皇帝之間的關系。她的性格和對感情的盲目信任讓她無法意識到,皇帝的寵愛是一種陷阱,最終讓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總體而言,《甄嬛傳》中皇帝對華妃的算計深刻而多重,通過剖析劇情細節,我們看到了一個悲劇的發展,一個人物在政治權謀和情感糾葛中走向滅亡的過程。

嚴禁侵權轉載,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